|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在线课程建设,加强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与应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现组织课程精品化工作,择优在线课程上线至公共课程平台,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加强校内外资源互联互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前置线上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一批面向全社会学习者和我校学生的优质、开放、共享的慕课,鼓励跨校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 二、建设要求 (一)各单位要强化课程审查工作,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审查、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督,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科学性、适用性要求,严把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课程内容要导向正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二)课程建设团队要对照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坚持高阶创新,强化课程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强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丰富教学资源、跟踪教育评价、做好支持服务,保证课程按照建设计划及时上线、平稳运行、促进教改、效果良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努力打造优质课程。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应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完整的教学活动,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做好在线服务,确保上线课程质量。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课程。各教学单位申报课程原则上应是学校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学校线上平台运行至少1个学期。 (二)课程建设团队。各课程建设团队完善,保证课程能及时上线运行,做好线上线下服务工作。 (三)择优推荐。各教学单位要认真组织教师申报,并按照推荐的优先顺序上报。申报课程需起示范带动及推广作用。 (四)课程平台。课程上线“学堂在线”公共平台,采用资源对接方式,或新建方式。 四、申报条件 (一)具备优秀的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分工合理,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我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的教师。 (二)申报课程有突出的专业特色和课程优势。各教学单位要做到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并切实利用好在线开放课程,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翻转课堂等改革实践,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水平和能力,持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三)课程内容导向正确,教学资源丰富。课程内容要积极融入思政元素、体现思政育人功能,要充分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 五、申报流程 课程团队填写《学堂在线课程上线申请表》(附件1)和《学堂在线平台申请上线课程汇总表》(附件2),并于2024年4月15日前,统一将附件1(命名:负责人_课程名称)和附件2(命名:院系名称)电子版文件发送至教育技术中心邮箱jyjszx@sqmc.edu.cn,邮件命名“院系+学堂在线平台上线课程申请”。纸质版提交至弘学楼多媒体中心。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肖现芳、马靖淇 联系电话:0373-7375601 教育技术中心 2024年4月8日
|